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usr/share/ssb/domains/ssb.i010.com/public_html/pages/theme/109/109_header.tpl on line 5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1 in /usr/share/ssb/domains/ssb.i010.com/public_html/pages/theme/109/109_header.tpl on line 7
功夫網

武林資料庫 > 武林知多啲 >

漫步武林 激揚文字——訪著名武術家王培錕

2013-07-19

 

 漫步武林 激揚文字——訪著名武術家王培錕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 建霆

  郵箱裡不時可以收到王培錕老師的投稿,他說自己閒暇時喜歡“塗些小文”,然而正是這些被喻為“小文”的文章足見作者對文字的喜愛。王培錕出版過許多著作,其中《漫步武林》一書是他花費3年時間整理完成的,書名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王培錕的練達與淡然。當記者提出要採訪王培錕老師時,這位擁有諸多頭銜與榮譽的中國武術九段、國際級武術裁判直說:“作為我個人,真不值—寫。武術界名人、前輩很多,應多寫寫他們。如是介紹—群老武術人,其中也將我不顯眼地列在其中,算湊個數吧!”在記者的“執拗”要求下,王培錕老師才略述一二。

  註定與武結緣

  71歲的王培錕自幼便與武結緣,這在他看來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王培錕有著這樣的記錄:我出生在武風甚濃的閩地,從小生性愛動,受“尚武”精神的薰陶,在盛行於民間的“南少林”拳的影響下,也開始比劃一兩下拳腳。初中開始,對古今一些涉及戰爭的名著及武俠小說,極感興趣。但因無條件買書看,只能利用課餘有限的時間到新華書店的開架書中覓得一本匆匆看上幾頁,在書店閉店前記好看過的頁碼,待第二天續讀,直至看完此書,再選另一本。

  在王培錕的印象中,兒時的福建,“打開家門”就可以看到習武之人,“武”更是人們茶餘飯後不變的談資,沒有專業運動員,有的是“遍地”的“民間玩家”。有了這樣的習武氛圍,再加上喜愛武俠小說,王培錕10歲左右便開始在鄉鎮上、在家門口,跟著別人一起習武。“沒有特定的老師,就是和很多孩子一起玩兒,一起練習。”不用交學費,老師也不收徒弟,習練自然不成系統,但只求在胡打亂鬥中求自娛,無形中也達到練膽、強身的效果。

  上初中後,王培錕有機會跟著一位會少林拳的老師學了些功夫。到了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身體素質很好的他,被舉薦報考體育類院校。王培錕心裡盤算了一下:體育院校為提前招考,這樣等於多了一次錄取機會。一是要走出福建,二是北方天氣冷,於是王培錕的3個志願都填報了上海體育學院。“沒想到一考就錄取了。”那時候,上海體育學院的武術、重競技和水上項目等同屬一個系,就這樣,王培錕被上海體院“武術水上系”錄取。

  沿襲尚武精神

  在上海體院,王培錕有機會師從名家。談及各位名師,王培錕滔滔不絕:系主任周士彬原是“精武會”教員,擅長拳擊、中國式摔跤,有“南拳王”之稱。武術老師中有名震武林的“神拳大龍”蔡龍雲和王菊蓉、精於力量訓練的原“精武會”知名教練胡維予,及精拳擊、擊劍的“北拳王”張立德還有聞名遐邇的“杠王”吳玉昆等等。“在武術系的四年裡,我有幸得到上述諸位前輩的言傳身教,獲益匪淺。現在回過頭做自我評價,當學生時,雖刻苦訓練,努力學習,然而所學的還只是皮毛。畢業時,才真正認識到從前輩的身上,有學不完的武藝。好在,我留校任教。”

  能夠成為一名武術教師,王培錕十分高興:“畢竟練了那麼多年武術了,從選擇武術那一刻就一直沒有背離武術,情結很深。”一邊當老師,一邊繼續習武,“這更加深化了我對武術的理解,教學相長。”

  後來,王培錕擔任了上海體院武術套路隊教練,在武術教學、訓練、科研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而在民間有人呼籲發展散手(後改名為散打)的時候,王培錕做了個在當時看來有些“超前”的決定——在系裡建一支散手隊。“當時阻力很大,宣傳了,也沒學生願意報名。”最後,4名學習田徑的大三學生加入。就這樣,每天下午3點多在學校舞蹈館裡,掛上個沙包,武術系散手隊就開始訓練了。在師生的步步摸索下,上海體院散手隊發展壯大,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散手人才。而讓王培錕更看重的是——用“尚武”精神影響武術運動員們。

  多年來,王培錕參與了全國武術遺產挖掘整理等諸多武術界的大事,並曾多次被委派或應邀前往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義大利、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講學、執裁。時至今日,已經退休的王培錕被學校返聘,忙著學校的武術學科建設工作,同時他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的武術賽場和活動現場。“只要是為發展武術的事情,我都高興!”武術已經融入了王培錕的血液,他意味深長地說:“得在武術這上面紮一輩子,玩兒不夠。”

鳴謝:: 中國體育報
日期:2013719

熱門新聞

贊助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