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詠春鄒子傳師傅今早離逝!

2017-01-05

 

痛心詠春鄒子傳師傅今早離逝!
以下內容來自麥廣權師傅網頁-----鄒子傳恩師
鄒子傳師父生於1925年,屬牛。 1955年在葉問宗師位於油蔴地利達街的武館拜入其門下。
ctc11957年葉問宗師將武館遷移到深水埗區李鄭屋邨。李鄭屋邨是香港其中一個最窮、最舊的公共屋村之一,由於新拳館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陰暗,悶熱,並且缺少基本的乾淨衛生設施,鑑於此,幾乎沒有什麼徒弟跟隨宗師搬到新拳館,而新報名註冊的人數也非常少。為了幫助宗師,鄒師父組織了一個由他在九龍巴士公司工作的同事組成的詠春班。
鄒師父在武館遷移到李鄭屋邨之前已學到尋橋套路,在李鄭屋邨期間,他風雨無間,堅持每課必至,在葉問宗師身上習得詠春全套系統,其中包括所有的拳法套路,木人樁,六點半棍,腿擊技巧,下盤功夫和八斬刀套路。這個時期是從1957年到1962年,期間並得宗師提為助教,幫助葉問宗師教授新學員。
為了達到一個完美的水平,鄒師父每晚都在下班之後練習木人樁法。由於木人樁安裝在露台上,地上都長滿青苔,只要下雨,青苔表面就很滑,致使遊走其上不致滑倒十分困難,儘管如此,鄒師父卻將這不利的條件,作為一個鍛煉他腰馬合一,身形步法一致的一個機會。
鄒師父是由葉問宗師親傳迄今為止仍屬秘密的八斬刀套路的幾個弟子之一。葉問宗師是用一雙木刀來教授鄒師父這套刀法,儘管葉宗師傳授了這個套路並提到了它和拳法套路的關係,可是他並沒有教授如何用刀來對抗其他武器的技巧。傳授過程中,一旦有外人進來,葉宗師也會立即停止講授。
1961年,葉問宗師將拳館搬遷到青山道上的興業大廈。鄒師父本想再跟隨宗師到新館繼續習拳,但在葉問宗師的鼓勵之下,囑他設帳授徒,發揚詠春拳術,為了鼓勵和祝福鄒師父,葉問宗師送了一個他專門從廣州訂製的木人樁給鄒師父開館之用,此後直到現在,鄒師父一直堅持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詠春拳的傳播工作。
雖然鄒師父已開始了他的授拳生涯,但葉宗師仍然繼續致力提高鄒師父的技巧,葉宗師常常來看望鄒師父的授拳情況,葉宗師在多次來訪的過程中還傳授了一套以腿擊為主的一節木人樁法。葉宗師還鼓勵鄒師父將更多的搏擊和防禦技巧融入黐手練習中,稱這是“甩手見功夫”(即:真功夫只體現在自由搏擊中),這意味著詠春習練者可以在自由搏擊實踐中檢驗他在訓練中的水平和進步。鄒師父在課餘時間會和葉宗師外出共進茶點以求利用機會從宗師那裡多學點東西。
鄒師父的第一間武館是在九龍城區的一座唐樓的天台上,後來武館又搬過兩次,第一次搬到了深水埗區的桂林街,第二次搬到了旺角區的弼街。 1975年,再搬遷到了深水埗區的營盤街。在八十年代又連續在同區搬遷了兩次,即鴨寮街以及青山道鴻裕大廈。
鄒師父是一個個性溫和、作風低調的人,他一直不計個人名利默默地承擔著將葉問宗師的詠春拳發揚光大的任務。授拳一直都是屬於業餘性質,故常自詡為“半個教一”,雖為業餘授拳,但其對詠春拳傳播發揚的貢獻與全職教頭亦不遑多讓。鄒師父為的是不願有負師託和發揚宗師寶貴技藝盡一份綿力,故多年來都不敢鬆懈,不遺餘力地培育後人,迄今其門下弟子及其再傳已遍及世界多國。儘管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在傳授功夫,他仍然堅持每天練習拳法。鄒師父一直保持傳統,傳授葉宗師所授的全套詠春系統。
傳技予弟子麥廣權
鳴謝上文來自麥廣權師傅網頁

熱門新聞

贊助商戶